【「飛膊」成日都唔好feel?為你解構「飛膊」解剖學!】
- Sammy Wong
- 9月2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如果想肩膊更大的話,相信肩平舉(俗稱飛膊,下同)一定係大家都有做過的訓練動作。
但雖然呢個係必做動作,同樣都有好多人做嘅時候出現問題,感覺唔到膊用力,只係感覺到上斜方用力。
究竟點解會咁呢?應該點樣去做好飛膊呢個動作呢?今次會從解剖學以及關節活動角度為大家分析飛膊動作。
三角肌解剖學
三角肌係完整覆蓋肱骨上方的肌群,根據肌肉角度粗略分為前、中、後三個部位,根據發力角度的不同,會由不同的部位做更多的工作。
三角肌的主要功能在於肱盂關節外展,簡單講,即係舉手的動作。
另外,仲會協助進行其他平面的動作。
例如三角肌前束能夠做到水平內收與內旋,三角肌後束能夠做到水平外展與外旋。
肩胛骨平面
眾所週知,肩胛骨係貼在肋骨上面作多角度滑動,而肱骨頭連結在肩胛骨的關節窩上面,因此肩胛骨的角度會影響肱骨的活動能力。
我們的肋骨後側並非一塊純粹的平板,而是一個略帶弧形的結構。
因此肩胛骨並非完全橫向貼在肋骨上面,而是微微內轉20-30度,這個角度也被稱為肩胛骨平面。
係肩胛骨平面上移動會比起係純粹的額狀面上滑動要來的更順暢以及容易控制,因為呢個就係肩胛骨本身最天然的移動平面。
飛膊的複合動作
飛膊唔係單純嘅肱盂關節動作,而係肩胛胸壁關節與肱盂關節的複合動作。
大家可能會認為飛膊係三角肌訓練動作,而三角肌係屬於肱盂關節的動作,因此假如飛膊有問題就係肱盂關節的問題。
但事實上,當肱骨外展到大約60度的時候,肩胛骨就需要共同運作,進行上旋,以避免肱骨往上撞擊到肩峰,夾擠到棘上肌肌腱。
因此,假如飛膊出現問題的時候,除左係思考肱盂關節以及肩袖肌群之外,更重要係考慮到肩胛骨的活動能力以及肋骨的穩定性。
如何做好飛膊?
✅ 留意肩胛骨能否做到理想的上旋動作,起碼要能夠在肱骨外展60度後立刻展開上旋
✅ 留意身體中軸以及肋骨的穩定性,不應過度伸展或含胸
✅ 盡量在肩胛骨平面做動作,而非在額狀面進行動作
✅ 手臂係外旋狀態下進行動作,以針對不同的肌肉部位
總結
以上就是做好飛膊的重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做好訓練質量,達到更佳的訓練效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