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落地時經常膝關節內扣,我該如何做?】

已更新:2月1日



ACL 受傷與膝關節內扣的關聯

如果大家曾經見過一些關於 ACL 受傷的影片的話,或多或少都有看到傷者在跳起觸地時發生嚴重的膝關節內扣。


研究顯示,這股嚴重的膝關節內扣所伴隨的扭力與剪切力量,就是帶來前十字韌帶與半月板受傷的主要原因。


預防膝關節內扣的重要性

很多傷患預防與傷患復原訓練,都以預防觸地時防止膝關節內扣作為主要的訓練目標。既然膝關節內扣這麼危險,我們又應該如何做才能讓膝關節更加穩定?


膝關節穩定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理解:

  1. 膝關節本身的肌肉力量

  2. 髖關節的穩定性


膝關節的肌肉力量

膝關節主要的肌肉包括:

  • 前側的股四頭肌:負責膝關節伸直。

  • 後側的膕繩肌(大腿後肌):負責膝關節屈曲。


跳起著地時的作用

在跳起著地的過程中:

  • 前側的股四頭肌需要進行離心收縮,控制膝關節屈曲的速度。

  • 觸地卸力的時間拉長,膝關節所承受的衝擊力就會減少。


但當膝關節所承受的衝擊力超過股四頭肌能夠承受的程度,就會失控並產生膝內扣的情況。


股內側斜肌(VMO)的重要性

研究顯示,股四頭肌的力量,特別是**股內側斜肌(Vastus Medialis Oblique, VMO)**的力量,對於:

  • 提升膝關節與髕骨穩定。

  • 矯正膝關節內扣。


有顯著的關聯。


髖關節的穩定性

跳起落地的動作,除了依靠膝關節吸收衝擊力外,更重要的是讓髖關節也同樣承受衝擊力。


髖關節與膝關節的協作

下肢的設計本身是在每一步觸地時:

  • 髖關節與膝關節共同屈曲來承受衝擊力。


但假如髖關節失去控制能力與活動能力:

  • 便只能依靠膝關節來承受衝擊力。

  • 當衝擊力反覆施加在膝關節時,便會出現失控與膝內扣的情況。


髖關節的作用機制

髖關節主要依靠內收與內旋能力來吸收衝擊力,而這個功能主要依靠:

  1. 內收肌群的控制

  2. 後側臀部肌群的離心收縮


如何進行有效訓練?

膝關節肌肉訓練

很多人在練習膝關節的肌肉力量時,會想到透過健身房的膝伸機器(Knee Extension Machine)來進行。


雖然這部機器能夠訓練到 VMO 的力量,但更好的方式是:

  • 慢動作的上落階梯訓練(Step Up & Step Down)

    • 透過緩慢的重心上下移動,訓練膝關節的離心與向心控制。

    • 更真實地模擬人在直立情況下,髖關節與膝關節共同離心向心來穩定重心、吸收衝擊力的能力。


髖關節穩定訓練

日常訓練中可以加入更多內收肌群的控制訓練,例如:

  • 橫向弓箭步

  • 哥本哈根平板支撐(Copenhagen Plank)


這些動作能夠有效激活內收肌群,對於提升髖關節的穩定性有很好的效果。


結語

如果不想在運動或比賽中受傷的話,不妨留意自己有沒有出現膝內扣的情況,並且將以上提到的訓練動作加入自己的訓練計畫中。相信這些訓練會對膝關節與髖關節的穩定性帶來不錯的效果!

 
 
 

Comments


​Copyright © FRSAHK Limit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