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圓肩?寒背?練背真的可以改善我的姿勢嗎?】

已更新:2月1日



圓肩與寒背:問題成因與改善方法

相信大部分辦公室工作的人都有聽過甚麼是「圓肩」與「寒背」,然後大部分人去健身都希望能夠「改善」這些症狀。

但我們能夠真正做到改善之前,或許首先應該嘗試去理解這些症狀的成因。


講到成因,大家會首先想到:坐太久,經常要向前彎腰看屏幕,所以才會有這些症狀。


但這個成因對於我們了解並沒有大用,始終不可能叫對方辭職,雖然辭職的確能醫百病,但辭職後也沒錢訓練了。


顯然,我們需要更詳細的解釋。


「圓肩」與「寒背」的定義

圓肩與寒背的區別

「圓肩」與「寒背」,其實是兩個身體部位的形容詞。

  • 「圓肩」是形容肩肱關節過渡前移,是「肩關節」的問題。

  • 「寒背」是形容胸椎過度前彎,是「脊椎」的問題。


兩者的確是經常共同出現,甚至有機會有因果關係,但事實上是關於兩個部位的描述。正因如此,處理方式也會有一點不一樣。


首先談「寒背」

胸椎的自然弧度

脊椎的不同位置都會有一定的彎曲,頸椎與腰椎傾向後彎,而胸椎傾向前彎。脊椎本身的生理弧度有助於力量傳遞,以及卸去活動時的衝擊力,所以一定的「寒背」其實是需要的。


胸椎弧度增加的成因

但有時候會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導致胸椎弧度增加,成因包括:

  1. 長期維持過度前彎姿勢:前側肌肉與筋膜習慣縮短。

  2. 頭部過度前傾:頭的重量導致胸椎前彎。

  3. 腰椎與骨盆控制不良:胸椎需要前彎來幫助重心穩定。


如何改善寒背?

以上的成因都是與「脊椎控制」與「重心」有關,所以要改善「寒背」,需要從核心入手解決問題。透過「練背」去間接地改變胸椎的弧度,有可能可以帶來短暫的改變,但如果我們不同時處理其他部位的問題,效果可能並不持久。


然後是「圓肩」

肩肱關節的結構

我們的肩肱關節是一個「球窩關節」,肱骨(手臂骨)頂部是一個球體,連結在肩胛骨肩窩的凹陷處。由於凹陷處的面積比肱骨頂要小,所以肱骨才可以有一定的活動度去多角度移動。


圓肩的成因

當我們把手往前延伸的時候,肱骨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前移與內旋,肩關節內側的肌肉(胸大肌、肩胛下肌、前三角肌等)會縮短,外側的肌肉(後三角肌、棘下肌、小圓肌等)會拉長。


正常情況下,假如我們的手臂有不停進行多角度的移動,肩關節周邊的肌肉會輪流發力,協助肱骨固定在肩窩中。


但假如長期被拉長的肌肉穩定性下降,不能再「拉住」肱骨,導致肱骨長期前移,就會有「圓肩」的情況出現。


除此之外,肱骨的前移也有可能把肩胛骨「拉扯」離開原本的位置,導致肩胛骨的控制也出現問題。


如何改善圓肩?

如果是這類情況的話,透過「練背」去改善「圓肩」就有效用了。但不能只針對背闊肌去練,而應該要加入肩胛骨後縮的訓練,來真正改善肩胛骨與肱骨的協同動作。


圓肩與寒背的綜合考量

如果真正去思考的話,胸椎、肩胛骨、肱骨三者應該需要一同思考,因為很多時候會互為影響,所以很多上肢的訓練也要求一定的核心控制。


如果想真正的改善「圓肩」與「寒背」的話,不妨在往後訓練上肢時,加入核心的考慮,應該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Comments


​Copyright © FRSAHK Limit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