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maculate Dissection 2: Lower Extremity Concepts Hong Kong
講師:體能訓練與復健專家 Sammy Wong
日期:2025年2月8及9日 (星期六及星期日)
時間: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
地點:待定
講師
Sammy Wong
ID 是一套以解剖學為本的課程,兩位共同創辦人Dr Kathy Dooley 與 Dr Anna Folckomer都在大學任教大體解剖課程,對於人體結構瞭如指掌。
為甚麼解剖學如此重要?
當你對人體解剖、肌肉、神經、血管等的走向與層次足夠深入認識之後,你就會了解到不同位置的疼痛、不適會聯想到甚麼可行的答案。
如膝蓋疼痛, 可以根據疼痛的點在膝蓋內側、外側、中間、後側,就能基於肌肉解剖的連結點,瞬間縮窄檢查範圍,更快找到需要處理的目標位置。
如肩膀上旋活動度受限,當我們了解到上旋動作時的肩胛骨活動,以及所需要的肌肉後,就可以主動透過肩胛骨的活動度檢查,或是ID 獨有的「握力檢查」找出失能肌肉,更快找到問題。
無論是檢查或是訓練,都與偵探的功能差不多。要綜合各種不同的蛛絲馬跡,然後再主動透過不同的檢查縮窄範圍,並最終推論到最終的答案。
而要每次都推論到答案,首先你要有足夠的知識,並且每次聽到病人的主訴後能夠有一定的假設,並根據假設搭配特定的檢測手段推論到需要處理的位置。當你每次都能推論,而不是猜測後,檢查過程將會更快更準確。
ID 的特點:
ID 有自己獨有的檢測方法與檢測流程圖(ID flowchart),大家再讀過ID 課程後,可以根據患者的主訴與檢查結果,再根據ID flowchart 推論出答案。
ID 並非單純放鬆肌肉,而是有自己的肌肉處理方式 (ID pendulum),把肌肉來回拉長縮短,再根據肌肉的連結點,給予不同的訓練口令,增強特定肌肉的本體感覺,達到更快恢復動作控制的目的。
當檢查與處理失能肌肉後,ID亦會有一些訓練動作 (ID corrective exercise),透過強度較高的訓練動作,訓練失能肌肉與周邊關節與肌肉的共同協調,以加快復原效果。
ID 分為6個單元,分別對應不同的身體部位。
ID 1: 核心
ID 2: 下肢
ID3: 上肢
ID 4: 頸與顳顎關節
ID 5:周邊神經
ID 6: 步態與子系統
ID單元會陸續在香港開辦,並且會由 Sammy 透過廣東話教學,重點講解ID 檢查、ID pendulum 與 訓練運動,不用擔心語言不通的問題。ID的另一個好處,是在修讀課程後,可以網上無限次重溫上課片段,確保大家能夠按照自己的學習進程隨時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