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成日跑步後腳跟痛?靠踩網球係咪就可以處理得到?】

已更新:2月1日



跑步後腳跟痛的常見問題

跑步後腳跟痛,相信有很多跑友都有感同身受的經歷。


很多時候,人們會將這種情況歸類為足底筋膜炎,然後在上網搜尋「足底筋膜炎」時,常常會得到「踩網球」的應對方式。


踩網球是否能解決腳跟痛?

「踩網球」當然是一個可行的應對方式,但腳跟痛是否僅靠踩網球就能完全處理呢?


或許我們可以從腳跟痛的可能原因入手,找到更好的處理方法。


腳跟的解剖結構

脂肪墊與足底筋膜

  • 腳跟位置有一個厚的脂肪墊:主要作用是在步行時承受腳跟觸地時的衝擊力。

  • 脂肪墊的表層是足底筋膜

    • 足底筋膜與腳跟位置的阿基里斯腱以及小腿肌肉相連,形成一個從脛骨到腳底板的連動結構。


淺後線的連動性

  • 在解剖列車的教學中,這個連動結構被歸類於淺後線:

    • 這條淺後線一直連接到後腦近前額位置。

  • 因此,有些人在踩網球後,可能會感覺到整個背部甚至肩頸部位都有舒緩的效果。


理想的步行機制

在理想情況下:

  1. 小腿、大腿後肌以及臀部的肌肉會進行離心收縮來承受衝擊力。

  2. 接著,這些肌肉再透過向心收縮把人的重心慢慢往前移動。


腳跟痛的可能原因

力量傳送鏈的中斷

  • 如果因為長時間缺乏移動,或因為傷患等原因,導致小腿、大腿後肌以及臀部的力量傳送鏈斷裂:

    • 身體可能只能依靠小腿以及腳跟脂肪墊來承受衝擊力。


運動強度的影響

  • 日常步行:由於衝擊力不高,對腳跟的傷害可能較低。

  • 高強度運動

    • 長距離跑步。

    • 突然的高強度運動(如跑山、行山、週末打網球等)。

    • 這些活動可能因組織的不適應而引起脂肪墊發炎症狀,進而導致腳跟痛。


踩網球的作用

透過「踩網球」:

  • 可以暫時放鬆足底筋膜,減輕腳跟脂肪墊的壓力,從而減輕痛楚。

  • 此外,其他消炎方法與小腿肌肉放鬆的方式也能有一定效果。


預防腳跟痛的建議

如果希望避免腳跟痛發生,可以參考以下兩個建議:


1. 多做開髖運動

  • 長期不運動會導致髖部的活動能力下降,髖卸力的能力也會減低。

  • 在運動前多做開髖運動,確保髖部在三平面都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對於預防下肢傷患非常重要。


2. 多做後側肌肉訓練

  • 小腿、大腿後肌與臀部的連結是協助身體卸力的重要結構。

  • 可以透過後側肌肉訓練,提升這些結構共同活動的能力。

  • 具體訓練動作

    • 直腿硬拉。

    • 弓箭步。

    • 這些動作能夠有效訓練後側肌肉,達到良好的效果。


結論

腳跟痛的成因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複雜,僅靠踩網球可能只能暫時緩解痛楚。


如果希望長期避免腳跟痛,建議從增加髖部活動能力與強化後側肌肉入手,這樣才能更全面地解決問題!

 
 
 

Comments


​Copyright © FRSAHK Limit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