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感受到肌肉發力就是適合的訓練動作嗎?】




在肌肉訓練時我們經常會提到肌肉感受度一詞,意指是我們在肌肉訓練時追求肌肉發力的感覺。


有些教練甚至會要求學員想著該特定肌肉發力,並且以做完動作後是否很「pump」作為動作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


但到底是否感受到肌肉發力就代表該動作是正確呢?還是我們應該追求更多的客觀標準來做判定,而非只是著眼於主觀感受呢?


肌肉發力感覺是否等於正確動作?

結論先擺在最頭:

  • 假如關節位置合理,肢體動作控制良好的話,訓練時的肌肉發力感覺不會太差。

  • 相反,即使肌肉發力感覺良好,不一定代表肢體動作控制良好。


這裏背後引伸一些值得思考的因素:到底訓練目標是甚麼?


以下我們分開兩個訓練目標去討論:

  1. 改善身體機能

  2. 增加肌肉量


1️⃣ 改善身體機能

改善身體機能的訓練應該包含改善身體控制能力,使肢體有能力在良好控制的情況下舉起外在重量。


因此,在阻力訓練時:


  • 維持良好的身體排列

  • 維持關節重心化

  • 以良好的節奏與控制舉起外在重量


這才應該是更重要的地方。


假如身體在舉重的時候無辦法維持穩定性,胡亂晃動,即使能夠感受到單一肌肉用力、好pump,都不會是一個能夠協助達成目標的訓練方式。


2️⃣ 增加肌肉量

其中一個增加肌肉量的重要因素包括增加肌肉的機械張力(mechanical tension)。


機械張力與機械無關,主要是把“mechanical”一字直接翻譯的結果。在重量訓練的過程中,透過重量負荷使肌肉細胞承受張力和拉伸形變,激活生理反應導致蛋白質生成增加,使肌肉成長而更能承受張力。


簡單來說:舉得足夠重以及把肌肉拉得足夠長。


要安全地舉得重以及讓目標肌肉感受良好的離心收縮張力,需要的同樣是:


  • 良好的關節控制能力

  • 良好的身體排列


否則,就算你在肌肉向心收縮時感受到足夠的pump,都不一定能夠帶來良好的肌肉成長。


結語

訓練有很多不同的面向,達成不同的訓練目標有不同的標準。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協助大家思考,不再以肌肉感受度作為訓練的唯一標準。

 
 
 

Comments


​Copyright © FRSAHK Limit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