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脊椎是怎樣煉成的】
- Sammy Wong
- 2024年7月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月1日
脊椎問題與主動改善方法
由於長期缺乏運動、維持相同的姿勢,大部分都市人都或多或少有脊椎問題,或下背不適的情況。
大部分人的處理方法通常會選擇去按摩放鬆,甚至進行關節復位治療,期望透過脊椎「復位」來減輕不適感。
以上的方法當然有效,但除了被動處理的方法外,有甚麼自己可以主動進行的方法呢?
1)學習建立腹內壓
腹內壓顧名思義就是腹部內的壓力,用於維持下胸椎與腰椎的穩定性。當我們吸氣時,橫隔膜會下降,壓縮腹腔內的空間,從而提升腹腔壓力。當腹腔壓力提高時,腰椎的活動能力就會減少,從而提升穩定性。
要建立穩定性,可以從呼吸練習開始。透過在不同的擺位練習呼吸,能夠訓練橫隔膜、盆底肌、腹部肌群與胸腰筋膜的協調,從而練習在不同的身體姿勢也能夠順利建立腹內壓。
當穩定性增加,脊椎就能夠承受更多的力量。
2)進行阻力訓練
建立腹內壓能夠改善穩定性,但如果我們想再進一步加強核心肌肉的能力,建立更強的腹內壓,需要做的並非更多的卷腹練習或俄羅斯轉體練習,而是要讓脊椎習慣承受重量。
當脊椎負荷重量做動作時,核心肌肉自然就會被徵召而參與發力。下一步就是慢慢透過漸進超負荷原則,增加負荷的重量,從而鍛煉出更強的核心肌群。
3)控制脊椎進行三平面活動
當身體能夠建立腹內壓,並且透過阻力訓練慢慢建立出一定的穩定性後,活動度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人並非機器人,並非整天「硬梆梆」地活動。我們的脊椎被設計成一節節,就是為了身體可以進行多角度的活動。
大部分的運動動作,如跑、跳、投擲等動作,都需要大幅度的脊椎動作,透過核心肌群進行儲力、發力、力量傳遞等功能。如果脊椎沒有良好的活動度,以上功能將會大打折扣。
所以在可控的情況下,多進行前後、左右、旋轉,甚至負重進行,也是好的訓練方式!
4)進行上下身連貫的訓練
脊椎的其中一個功用就是上下身的力量傳遞,因此多進行上下身協同發力的動作,讓力量透過脊椎進行流動,也是一個好的訓練方式。
簡單如跑步、彈跳、轉向、藥球投擲等,已經是很好的訓練方式,或者是一些重量訓練技巧,如借力推(push press)、啞鈴抓舉(db snatch)等動作,也是很好的連貫上下半身的動作。
結語
如果想要更健康的脊椎,除了假手他人外,自己主動的訓練,提升脊椎的穩定性與靈活度也很重要。
Comentarios